其他

刘若英、董卿:如此,方能跨过岁月的磨砺,养出高质感的美!

2017-12-28 希安 当当

文字综合整理自:十点读书会、网络

若有气质藏于心,岁月从不败美人。

说起高级美,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会是端庄大方的董卿、优雅文艺的刘若英。

即使经过岁月的洗礼,她们依然不失优雅,楚楚动人。

这些拥有高级美的女人,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。

读书,已然成为习惯。

董卿:读书让我重拾自信

董卿出生在一个爱读书的家庭里。她说,平日里,父母在家没事就是看书。父亲热爱文史,最爱读《古文观止》、《二十四史》,母亲则偏爱西方文学。

上小学时,父亲会要求她把读到的成语、诗词都要抄到小纸片上,然后贴在书桌上反复翻阅。

而每逢放假时,母亲就会给她列出书单:《基督山伯爵》、《茶花女》、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......

她常常三五天就能通读一本书,有时候母亲觉得她读的太快,还会抽查一下。当被考验到书中一章的人物关系时,她总能对答如流。

父母的严格教育让董卿从小就对文学耳濡目染,她热爱读书,成绩优异,只念了四年小学的她曾连跳两级升入初中。

上中学时,她爱上了学校的各种文艺活动,还常常为了参加学校的课余文艺活动跟父亲撒谎。

出于热爱,她考上了浙江艺术学院表演专业,却一度因为形体不如其他同学而感到很沮丧。

失落的时候,她就一个人在图书馆里读书,在书中的世界寻找力量。在那段低落的时光里,读书给了她希望。

随着成绩越来越好,董卿在文化课上渐渐找到了自信,在台词和形体方面也渐入佳境。

她的口才为她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,一次机缘巧合,她成为了主持人,后来又被东方电视台录用。

到了上海,她才意识到自己只是个无人理睬的新人,她只负责联络、催场、跑前跑后,在剧组做剧务,璀璨的舞台不属于她。

后来上海卫视成立,她果断地选择去了更大的舞台,然而之后才发现,那就是个串联节目,卫视的收视率一塌糊涂,上班就是点个名。

生活变的无所事事,她陷入了失落。但她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状态,开始在家里读《红楼梦》、《唐宋诗词》等大量的古代名著诗词。 41 35198 41 14435 0 0 6069 0 0:00:05 0:00:02 0:00:03 6067

这些古典文学平复了她内心的浮躁,让她认清了人生的方向。

怀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,她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,并成功考上了古典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,边读书边工作,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后来,上海卫视改革蒸蒸日上, 一切柳暗花明,而此刻的董卿早已将自己培养得成熟干练,因此被委以重任,主持多档节目。

她风格大气,英语熟稔,一举夺得2001年中国播音主持届的最高奖“金话筒奖”,这次成就,也让她获得了进入央视的机会,走上更大的舞台。

从那以后,从春晚,到《中国诗词大会》,到《挑战不可能》,到《朗读者》,成为了人人为之赞叹的端庄得体,大气知性的主持人。

她说,一路走来,是读书帮她找回了自信和希望:

我始终相信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,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,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。

到现在,董卿依然保持着她多年以来的习惯,就是睡前要阅读一小时书,而且诸如手机这样的电子设备,她也从来不会带到卧室。

处在互联网时代之中的人们,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,能做到如此实属不易。

尽管再忙,她依然会坚持抽空读书,她说:

“假如我几天不读书,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。”

读书给了她自信,让她在每一个人生的低谷里都能积蓄力量,然后在拨云见日之时一飞冲天。

刘若英:读书是学会独处的过程

一件普通的白衬衫,一条蓝色的牛仔裤,扎着马尾,简单清爽,不施粉黛。

在姹紫嫣红的娱乐圈,刘若英是出了名的文艺女青年。

刘若英出生于军人世家,她的祖父母那一代就十分开明,他们主张“女子有才也要有德”,于是从未放松对孙女的教育。

刘若英的父亲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,2015年父亲87岁大寿时,刘若英送给父亲的礼物是一套书桌椅。刘若英描述父亲:

父亲一辈子最爱看书,家里堆积如山的书放不下后,直接每天去书店看,现在爱上了iPad,每天拿着放大镜看,几次眼睛不舒服,劝了也不听。

就是在这样的家风下,刘若英从小就喜欢读书,家中大量的藏书陪伴她成长,充实着她的精神世界。

独自一人的时刻,刘若英基本上都是在读书,家里的书看完之后,就每天跑到书店去看。

读书让她变得成熟又独立。14岁时,她就勇敢地独自去旅行,16岁,她就学会了一个人去潜水。

成名后,每次拿到赚来的钱,她总是先买书,然后再买衣服和其他东西。

不论是睡衣、包包还是手机,她都用了很多年。对此刘若英说:“既然没坏,何必要换新的呢?”

但是看见喜欢的书,她总是毫不犹豫地买下来。

平时在路上看见了书店,她常常不自觉地就走了进去,兜兜转转几圈,就抱着一堆书出来了。

读书是吸收消化的过程,读的书多了,表达便会自然而至。

2001年以来,她开始写书,出版了《我想跟你走》、《我的不完美》、《我敢在你怀里孤独》等书,俘获了大量读者的心。

她边读书边写作。

通过读书,她与历史上的伟大精神交谈;通过写作,她与自己的灵魂交谈,借此把外在的生活经历转化为内在的精神财富。

她说,写作的过程就是在袒露自己的灵魂,让自己生活得更认真,学会琢磨和思考,什么事情对你才是有意义的。

所以不论日常工作和家务多忙,刘若英总要抽出时间来写作:“只要我活着,就永远不会停止对写作的追求。”

在刘若英看来,读书就是学习独处的过程,而独处就是成长的意义。

在《我敢在你怀里孤独》一书中,她表示独处是一个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。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热闹繁华,当霓虹散尽后,人总要面对自己。

与钟石结婚时,她就说到:

婚后我绝不在家做全职太太,还是照常工作、唱歌、演戏、写作。

在装修结婚新房时,刘若英和钟石原本计划用一间书房,但最终,他俩装了两个书房,并把两个书房安排在距离最远的对角线。

两人回家进门后,一个往左走,一个往右走。

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样的距离感会让人不舒服。然而刘若英确认为,最好的夫妻关系,就是在枝繁叶茂的爱情中保持完整的自我。

她一切的成就和充实,正是从她内心的独立开始的。

而她的独立,正是来自于她对于读书的执着。

读书,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。

在阅读的路上,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砥砺前行,因为在书中他们的信念被一再照亮!

侯宝林抄书

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,由于他勤奋好学,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,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。

有一次,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《谑浪》,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。后来,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,就决定把书抄回来。

适值冬日,他顶着狂风,冒着大雪,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,一部十多万字的书,终于被他抄录到手。

张曜拜妻为师

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,因苦战有功,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。他自幼失学,没有文化,常受朝臣歧视,御使刘毓楠说他“目不识丁”,因此改任他为总兵。

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,使自己能文能武。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,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。妻子说:要教是可以的,不过要有一个条件,就是要行拜师之礼,恭恭敬敬地学。张曜满口应承,马上穿起朝服,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,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。

从此以后,凡公余时间,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。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,他就躬身肃立听训,不敢稍有不敬。与此同时,他还请人刻了一方“目不识丁”的印章,经常佩在身上自警。

几年之后,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。后来,他在山东做巡抚时,又有人参他“目不识丁”。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。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。

张曜在山东任上,筑河堤,修道路,开厂局,精制造,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。

因为他勤奋好学,死后皇帝谥他为“勤果”。

时间带走一切,读书带走时间。

通过读书,找回自信,在失落之时重拾希望,触碰光明;

通过读书,学会独处,在孤独中深潜,蜕变成长;

通过读书,拉开与别人的差距,不卑不亢,不俗不媚。

相由心生,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。

走过历史的长河,百年后,回顾一生之书,容颜即便不再,但是美的质感,也在悄然侵染你的骨血,如影随形伴你入“安”!

愿你也能在读书中变得有底气有能力。

终有一天,你读过的书,会随着时光流逝沉淀为优雅和魅力,熠熠生辉,楚楚动人。

相关推荐

欢迎转发,好文TA也需要

往期热文,点击查看

刘若英:得体是一生最高的境界

张爱玲说,出名要趁早;“我”说,读书要趁早!

董卿:“如果我几天不读书,会感觉像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。”

[声明: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联系授权,本文纯做分享,不代表当当任何观点与立场,请知晓。]

据说爱读书的人都关注了当当(id:dangdangwang01)

点击【阅读原文】图书清仓,3折封顶~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